唐朝詭事錄





  今年暑期上線的陸劇,真的是可以「淒淒慘慘戚戚」一詞來形容,沒有一齣讓人看得下去的,就連高分劇《唐朝詭事錄》,豆瓣8.​5​,也是讓人看不下去。

  歸根結底,這一系列古代探案劇,重的其實是「詭」一字,主角蘇無名打著狄仁傑弟子的名號,試圖以邏輯推理來破民衆口中的妖魔鬼怪,噱頭卻是詭異詭譎詭事。立意很新穎,缺點卻是,在種種詭異現象的背後,線索紛呈於觀衆的面前的同時,凶手漸漸浮現臺面,但案子偵破時,編劇對那些詭事,並沒有給觀衆一個合理的解釋。也就是説,作案手法與作案動機,並未緊扣推理的敘事邏輯,導致行凶之人雖然抓到了,但「詭事」本事,根本沒有破。

  最後,只留下一個粗淺的印象——「詭怪」。

  破案該破什麽?
  
  無非是找到真凶,給予行凶動機一個合理的解釋!

  以第一案《長安紅茶》,便可以明顯看出編劇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,紅茶案起於一連串新娘被殺的離奇事件,蘇無名與廬凌風兩位男主,探訪到長安鬼市中盛行某種紅茶交易,這種紅茶喝了會使人上癮,使人忘憂,後來查到背後主使人居然是長安縣令(蘇無名的直接上司)。紅茶本身並無神奇之處,只因其中摻有西域幻草(類似罌粟花的麻藥),而導致上癮,造成爭相購買的局面、用金子都買不到,長安縣令因能從中牟取暴利。

  然而,長安縣令爲何要殺害新娘來「製造」長安紅茶?

  歸根結底只是個噱頭而已。

  不幸的是,第二季《唐朝詭事錄之西行》,編劇還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在寫劇本。第一案《降魔變》,存在著相同的漏洞,為「詭」而「詭」。盛傳成佛寺中的壁畫,魔王出壁殺人,造成長安人心惶惶,而大家口中的「魔王」其實是一位受到藥物控制的馬將軍,然而背後操縱「魔王」的人,是前朝(隋朝)的xxx,凶手最後被揪出,説起犯案動機卻是非常牽強,沒什麽説服力。搞這麽大的陣仗,什麽魔王脫壁殺人,什麽取人肝製顔料流光,什麽流光具有魔力⋯⋯到頭來,最後幕後主使人,卻「只是」個前朝遺民,口口聲聲説要殺了太子與公主來報亡國之恨。但,爲何要搞個「魔王出壁殺人」、「控制心智」、甚至還「取活人肝臟製造顔料流光」?三者關聯性並不必然,這樣的劇情安排,反讓這個幕後主使人,看起來更像是臨時被找來背鍋的。

  線索與犯罪動機之間,似乎沒什麽關聯性,説穿了,只是爲「詭異」而「詭」,噱頭而已,難以自圓其説。

  兩季都讓人看不下去,但口碑卻是這麽好,這讓我感到好奇。稍稍在網上查找了一下,原來《唐詭》也是有佳作的,便去看了口碑不錯的《仵作之死》(7-12集)與《供養人》(36-40集),都在第二季,其中《仵作之死》,的確是令人拍案驚奇的佳作。一個雨夜,一個仵作,一個明器店,與數名嫌犯,在一個單純的雨夜中,數人屢屢進出明器店,而每個嫌疑人的供詞,各説各話,讓人有種羅生門之感。最後,蘇無名將所有供詞梳理、還原成案發過程,真相呈現在觀衆面前,真是暢快淋漓啊!

  與此同時,我好像領悟到推理小説該怎麽寫了!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俄劇《葉卡捷琳娜》

與兒子一起追《飛狐外傳》

《飛狐外傳》裏的原諒與和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