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韓劇|淚之女王

圖片
最近網上頻頻出現一個人的名字,那就是韓國明星金秀賢,他與已故女明星金賽綸之間的糾葛,鬧得沸沸揚揚,引起全亞洲的關注,也引起了我的關注,於是忍不住去查了這個人。 然而,抓住我的眼球的並不是醜聞,而是他主演的《淚之女王》。 迅速看了一下該劇簡介,男女主人設恰巧與我目前正在趕工的小説《雙生》,一模一樣。這引起我的好奇,忍不住點開來看,想實際感受一下,女强男弱的設定,卑微男主與至尊女王之間,到底會擦出什麽樣的cp火花? 女主找來了金智媛來飾演,每每出場的霸氣,確實令人折服。而金秀賢飾演一個出身偏鄉、卻入贅豪門的律師,性格溫柔體貼,對有著「百貨女王」稱號的老婆是百依百順,從不敢違逆她的意思。 心中願望唯有——離婚。 在離婚協議書還未遞出之前,萬萬沒想到,老婆卻被診斷出得到了腦癌,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,也就是説他只要再忍三個月、就可以徹底擺脫「霸道女總裁」了。這時,更令他沒想到的是,兩人竟然重新談起了戀愛。 唯一能救女主的方法,是遠赴德國接受治療,恰巧兩人當初新婚時,是在柏林渡的蜜月,這次因治療再度參訪無憂宮,兩人再度於無憂宮相戀,立下白頭偕老的誓言,這個橋段相當浪漫。當觀衆以爲,兩人可以重新開始時,這時腹黑男二傳一份文件給女主——男主保存在保險箱的「離婚協議書」。 傲嬌女主當然無法原諒男主的背叛,兩人乾脆也離了婚。 劇情也就啓動了,男主追回女主的模式。 這原本是一部浪漫的偶像劇,劇情設計上卻有個嚴重的缺點,鄉土搞笑部分過多,使得整篇故事的調性走調,變得有點低級粗俗,看劇時心裏不斷地問,「韓國人説話是不是都那麽大聲,動不動就破口大駡?」 這跟我認識的韓國人,天差地別!對於不懂韓文的觀衆來説,這些劇情很想快轉,又怕跟不上字幕,看得實在辛苦。全劇只有幾句德文聽得懂,剩下的全靠閲讀字幕來理解,讓人讀得好辛苦。 編劇若能適度刪減鄉土部分,我想全劇會呈現完全不同的觀劇體驗。 最後兩集完結篇,若能更精簡一點,比如男主出車禍,斷了肋骨,震破肝臟,竟還能施展超能力、冒雪營救女主,最後還爲女主擋下一槍,差點沒送命。若是刪減車禍劇情,男主直接去救被劫持的女主,劇情會更加緊凑,更合乎邏輯。 這也是這齣戲最大的缺點,編劇總喜歡抛出一個大梗,將觀衆心理預期拉得滿滿的,以爲馬上就要有戲劇性的反轉了,但焦點又立即被轉移、被模糊、被其他的故事線給取代了。轉折沒有處理得很好,弱化觀衆的心理預期,編劇後來給出的結果...

九重紫

圖片
  終於去看了去年年底大爆劇《九重紫》。   宅鬥部分,有很多人提出,原著作者複製了《知否》,《知否》我看了十集,就棄劇了。不得不説,宅鬥劇無論是嫡女鬥繼母,或是庶女鬥嫡母,很難走出既定套路,很難翻出新的花樣,無論怎麽寫怎麽演,都會被說是抄襲。   宮鬥權謀部分,反而令人喜出望外,原本大家期待的是重生復仇,最後卻以宮鬥收場,結局令人意外。草蛇灰線、伏脈千里的佈局法,令人驚艷,由於自己在寫權謀,這種佈局法確實讓我得到不少靈感。   畫面拍得雖美,妝造也很精緻,但劇情拼裝組合的痕跡太重,不難看出女主宅鬥與男主宮鬥兩條線,是拼裝在一起的。邏輯線處理比去年同款大爆劇《墨雨雲間》,還要細緻許多,7.6的豆瓣評分也高出許多。   但還是讓人覺得,若能減少宅鬥戲份,只作爲劇情的輔助線,將權謀部分一氣呵成,整體邏輯會更流暢,割裂感就不會那麽重了。      這是時下網路小説的通病,什麽元素全都湊在一起,最後成了一鍋大雜燴,不如以簡單清爽的兩三種元素佈局,强化其深度内涵與人物情感衝突,從中爆發出戲劇張力,就不會讓人覺得是東凑一點,西拼一點,零星拼凑,爆點與張力在拼凑中,被削弱了許多。   比較可惜的是弑父這個主題,一直處於呼之欲出的狀態,無論是男主宋墨還是慶王,弑父的内心掙扎,哈姆雷特式的復仇,若能再表現得更淋漓盡致一點,而非以隱晦的傳統戲曲的《羅衫記》來暗示,整部戲的性質會改變。這是中國文學戲劇中著墨較少的主題,其實不難想像,弑父違反忠孝原則,不會有人去寫去拍,即便是皇子篡位這樣的題材,也是在「權謀」這個框架進行,《九重紫》的劇情發展到最後,也是回到忠孝兩全,為弑父打了圓場。      沒人寫這個主題,不就是意味著,弑父是一個很值得開發的題材麽?      最後,重生與《昭世錄》這個設定似乎很沒必要,女主母親上吊沒被救下,男主舅舅也被陷害冤死,重生的設定,除了强化男女主的宿命感,最後兩人改命不必死,除此之外,對劇情沒什麽推動力。女主握有《昭世錄》奇書,這反而大大削弱了女主算無遺策的人設。女主能未卜先知,不是因爲本身聰慧,而是早已知道歷史的結果,何來的女諸葛?

生活劇《凡人歌》

圖片
  基本上從不看生活劇,一般社會寫實片都在說犯罪,在今天犯罪片充斥的世界裏,讓人對社會產生一種偏差的印象,不禁令人質疑,爲何故事要這樣寫才算是寫實(貼近生活)?   而,一般人又是過著什麽樣的生活?   犯罪畢竟是極少數人才會遇到的事情!不能當成大多數人的生活模板。於是,這兩天去快轉了一部平平無奇的生活劇《凡人歌》。沒有什麽夢幻設定,主角無光環,更無跌宕起伏的劇情,希冀以此作為寫日常的參考坐標。   此劇標榜的是,再平凡不過的人生,劇中人人皆是凡人,無有貴人相助,更無金手指,所面臨的都是人人會面臨的問題︰婚姻、育兒、工作、求職、談戀愛、離婚、中年失業、產後回歸職場等。   在這個部落格極爲盛行的時代,姑且不論格主們筆下的生活是真是假,大家喜歡閲讀部落格的原因,不外乎是,與虛構小説相比,真實的部落格較能打動人心,連我都愛讀自己寫的部落格。   生活劇的真實感與部落格的真實感,感覺上又不相同,以生活為題材的戲劇,真實加上虛幻,總讓人覺得既不夠真實又不夠精彩,當兩者都不是時,往往令人不知將情感放置何處?所以,要將日常瑣事演得不無聊,將個個明星打回原形,變成一群平凡人,要讓他們演得既窩囊又平凡,實屬不易。   李宗盛曾經唱過一首《凡人歌》︰你我皆凡人,生在人世間,終日奔波苦,一刻不得閒,既然不是仙,難免有雜念,道義放兩旁,利字擺中間⋯⋯   世人無不爲利而來,人生無不汲汲營營。   試圖在汲汲營營的平凡中,找到精彩,這就是生活劇表現上的艱難。   會去看《凡人歌》,其實是最近迷上《天行健》,秦俊杰飾演男主穆青,演技真是不錯,之前看他演胡斐時,光環被男二苗人鳳强强蓋過,到了《天行健》,秦俊杰將精湛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,希望他今年推出更好的角色。   《天行健》中的神探與大内高手,在《凡人歌》中,搖身一變成了一個窩囊避世的男二,既演英雄,又演廢柴,不禁令人感到好奇,於是去快轉了這部戲劇。   劇中那這些平凡人生都與自己無關,有種為挫折而編寫挫折之感。   唯一有共鳴的情節卻是,男三那雋是高薪程式設計師,小名叫卷卷,因爲IT業很卷,人人被迫加班,投入過度的精力與時間。那雋以高薪高效為人生目標,懷著將利益最大化的思維模式,很年輕就完成了凡人的夢想,有錢有房有車,卻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與焦慮症,無法工作,最後也失去了摯愛。   劇中對其精神疾病的描述,感受深刻。

盤點2024年追過的劇

圖片
  細數2024年追的劇,好的不多,爛劇一堆,只好去追舊劇。   超過十年以上的舊劇,除非製作精良,通常不會列入劇單。至於傳説中的《甄嬛傳》,2011年出品,終於抽空去點開來看,不得不説,古早的慢節奏,確實是令人難以適應。76集勉强追完,但不得不讚嘆,劇中演員個個演技精湛,今天的流量明星確實是望塵莫及。   以下列出今年追過的劇︰ 【好看新劇】︰慶餘年第二季、唐朝詭事錄之西行、大唐狄公案、天行健 【好看舊劇】︰甄嬛傳、慶餘年第一季、天盛長歌、鶴唳華亭、別雲間、飛狐外傳、顯微鏡下的大明、唐朝詭事錄、繁城之下 【好看短劇】︰古相思曲、念念無明、虛顔 【勉强追完】︰墨雨雲間、七夜雪、春花焰、度華年、顔心記 【半路棄劇】︰知否、贅婿、玫瑰的故事、花間令、蓮花樓、天下長河、我可能遇到了救星、你是我的榮耀、金庸的武俠世界   衆多被棄中,大概只有《天下長河》會重拾追完,這一部製作精良,無論是服化道、劇本還是選角都非常好,只可惜中間遇到康熙收復台灣,這個題材不免令人想起統戰,太過礙眼,雖然是史實,卻教人看不下去了,不如等他康熙收復後,再補上剩餘的。   讓我寫出觀後心得的有︰鶴唳華亭、大唐狄公案、古相思曲、飛狐外傳、顯微鏡下的大明、唐朝詭事錄、天行健。大多以部落格的形式寫出,其中以劇評形式寫出的,只有前三部。   去年看了不少古代探案劇,寫小説的興趣逐漸轉移到推理懸疑這類題材,當然權謀還是會繼續寫下去,目前先停留在權謀跑道上。權謀多以男性視角為切入點,相對來説,宮鬥則是以女性視角介入權力鬥爭。但沒關係,寫權謀的作家還是以女性居多,《琅琊榜》、《鶴唳華亭》與《度華年》的作者都是女性。   權謀比起其他類型的作品,無論是小説還是影視,數量上非常有限,題材雖與懸疑探案劇截然不同,但思路類似,也是吃邏輯推理。而探案推理類型,可謂是現今最熱門的題材,比起言情,能發揮的空間較多,就是寫的人太多,賽道太過擁擠。   走馬看花看了一圈,陸劇每年出產量這麽大,但真正的好作品並不多見,不知道是該高興,還是該惋惜?   上列所追的劇,除了貓膩的《慶餘年》與馬伯庸的《顯微鏡下的大明》,皆由小説改編而獲得成功。不得不歸納出一個結論︰改編劇難以獲得成功。並從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,好劇有個共同點,它們不是由暢銷小説改編的,例如︰《天行健》、《古相思曲》、《繁城之下》與《天下長歌》,都是由編劇自己寫出的原創劇...

武俠的外衣,偵探的内核

圖片
  兒子愛看武俠,暑假陪他看了兩部金庸劇《飛狐外傳》與新版《射雕》,被喻爲新武俠的《少年白馬醉春風》也前去瞧瞧,最終還是覺得,傳統武俠無法被取代。   目前陸劇都是根據原著小説改編拍攝的,近年出現了一類型武俠,所謂新武俠,與我們所認知的金庸武俠相去甚遠,摻入許多仙俠奇幻的元素,講求的是電腦繪圖的聲光效果。去年熱播的《蓮花樓》,豆瓣評分高達8.​6​,口碑這麽好,於是陪兒子去看看,天啊!不禁驚呼,這8.6是怎麽來的?   武俠外殼,偵探内核。   既是武俠又是探案,最後有點不知道是闡述什麽了?與傳統章回小説《七俠五義》,包公探案的章回性質,也大不相同。   原著作者藤萍現實人生中的職業是警員,以探案推理寫武俠似乎是她一貫的調性,將個人的職業生涯寫入小説,無可厚非,但這樣的武俠小説,勘察真相取代了俠之大者的表現手法,雖然開創武俠新局,但似乎差點味道。   再看最近熱播的《七夜雪》,剛好演男主的曾舜晞是《蓮花樓》的男二方多病,看了十集,劇情營造出來的心理預期卻是,男女主何時才要告白認愛?   這不就是武俠外殼,言情内核嗎?   那《慶餘年》呢?   武俠的外殼,權謀宮鬥的内核!   何時能再見到具有俠義内涵的武俠小説呢?   難怪!有人會感嘆,武俠已死。

唐朝詭事錄

圖片
  今年暑期上線的陸劇,真的是可以「淒淒慘慘戚戚」一詞來形容,沒有一齣讓人看得下去的,就連高分劇《唐朝詭事錄》,豆瓣8.​5​,也是讓人看不下去。   歸根結底,這一系列古代探案劇,重的其實是「詭」一字,主角蘇無名打著狄仁傑弟子的名號,試圖以邏輯推理來破民衆口中的妖魔鬼怪,噱頭卻是詭異詭譎詭事。立意很新穎,缺點卻是,在種種詭異現象的背後,線索紛呈於觀衆的面前的同時,凶手漸漸浮現臺面,但案子偵破時,編劇對那些詭事,並沒有給觀衆一個合理的解釋。也就是説,作案手法與作案動機,並未緊扣推理的敘事邏輯,導致行凶之人雖然抓到了,但「詭事」本事,根本沒有破。   最後,只留下一個粗淺的印象——「詭怪」。   破案該破什麽?      無非是找到真凶,給予行凶動機一個合理的解釋!   以第一案《長安紅茶》,便可以明顯看出編劇在這方面的能力不足,紅茶案起於一連串新娘被殺的離奇事件,蘇無名與廬凌風兩位男主,探訪到長安鬼市中盛行某種紅茶交易,這種紅茶喝了會使人上癮,使人忘憂,後來查到背後主使人居然是長安縣令(蘇無名的直接上司)。紅茶本身並無神奇之處,只因其中摻有西域幻草(類似罌粟花的麻藥),而導致上癮,造成爭相購買的局面、用金子都買不到,長安縣令因能從中牟取暴利。   然而,長安縣令爲何要殺害新娘來「製造」長安紅茶?   歸根結底只是個噱頭而已。   不幸的是,第二季《唐朝詭事錄之西行》,編劇還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在寫劇本。第一案《降魔變》,存在著相同的漏洞,為「詭」而「詭」。盛傳成佛寺中的壁畫,魔王出壁殺人,造成長安人心惶惶,而大家口中的「魔王」其實是一位受到藥物控制的馬將軍,然而背後操縱「魔王」的人,是前朝(隋朝)的xxx,凶手最後被揪出,説起犯案動機卻是非常牽強,沒什麽説服力。搞這麽大的陣仗,什麽魔王脫壁殺人,什麽取人肝製顔料流光,什麽流光具有魔力⋯⋯到頭來,最後幕後主使人,卻「只是」個前朝遺民,口口聲聲説要殺了太子與公主來報亡國之恨。但,爲何要搞個「魔王出壁殺人」、「控制心智」、甚至還「取活人肝臟製造顔料流光」?三者關聯性並不必然,這樣的劇情安排,反讓這個幕後主使人,看起來更像是臨時被找來背鍋的。   線索與犯罪動機之間,似乎沒什麽關聯性,説穿了,只是爲「詭異」而「詭」,噱頭而已,難以自圓其説。   兩季都讓人看不下去,但口碑卻是這麽好,這讓我感到好奇。稍稍在網上查找了一下,原來《唐...

顯微鏡下的大明

圖片
  原著作者是馬伯庸,雖不是馬伯庸迷,但看過《長安十二時辰》,那種小題大做説故事的方式,確實令人驚艷嘆服。   而這部《絲絹案》是有確切歷史根據的,看的時候讓我依稀想起黃仁宇的《萬曆十五年》,也是採用以小見大的寫法,尤其對中國明代官吏制度僵化的描述,著實讓人拍案驚奇啊!萬曆皇帝自十四年起,長達三十年不上朝,黃仁宇寫盡萬曆當皇帝的苦悶,處處為官僚掣肘的困局,想立自己心愛妃子(鄭貴妃)所生之子朱常洵為太子,大臣們偏偏不讓他如願,後來越演越烈,演變成僵持十五年的爭論,萬曆還是遲遲不願立太子,最後也拗不過大臣們,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,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「國本之爭」。   從此,皇帝看破一切,乾脆罷工,不再上早朝,不再見臣下,以此對抗官僚們的霸凌。   戲裏雖然沒談到萬曆,但談到一個很重要的人物,「一條鞭法」的倡導者——張居正。劇中以張首輔為稱呼,此人在劇中並未出場,只是很巧妙地在對話中被談及,就讓整部戲有了具體的背景與時代的氛圍,隨著劇情的推移,也讓人漸漸感受到時代的困局。   這雖非歷史正劇,以輕喜劇的手法演繹,仍不失忠於史實的佳作。看了之後,會讓人覺得,那些歷史正劇,演的反而不是真實的歷史。      男主張若昀穿得破破爛爛的,看起來很真實。   而劇中所談的「人丁絲絹稅」只是故事的外衣,内核卻是重新丈量田畝的稅制改革,主要以「人丁絲絹稅」來引出「改革稅制」這個主要議題︰稅賦應該按田地多寡來徵收,爲了公平起見,必須重新丈量田畝,爲的是要揪出鄉紳巨富的隱田、私田、兼并等種種弊端,為後來張居正所推行的「一條鞭法」鋪路。   何所謂一條鞭法?   計畝征銀折辦於官,將田賦、雜稅、徭役悉併一條,由張居正在萬曆九年推行到全國。   然而其中隱患重重。   中國官制中,素有官吏分家的傳統,官可視爲政務官,吏可視爲事務官,胥吏也就是現代的公務員。在古代,官雖然出身科舉,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與選拔,但吏卻是世代相傳的鐵飯碗。官是走馬上任、有升遷與任期,但胥吏卻是盤踞地方、屹立不搖的勢力。   官場上官官相護,官唯恐得罪人,影響到升遷,因而無爲而治,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劇中的方縣令。胥吏卻對地方層層剝削,任何一條政策推行下去,在胥吏手上實行起來,即使是仁政,就會變相成壓榨老百姓的暴政。就連丈量田地,只要賄賂辦事人員,便得以縮小田畝,減少賦稅,而沒錢的老百姓,沒錢賄賂,丈量土地時,尺線被放寬,...

《飛狐外傳》裏的原諒與和解

圖片
    終於與兒子追完《飛狐外傳》。   看到最後,主角好像變成了苗人鳳。   武林第一高手苗人鳳遭到妻子背叛,這種武林俠義之士被綠的劇情,在金庸小説中並不多見,有的大概只有段譽的父親段正淳,但段正淳到處生女兒、風流成性,算不上真正的正人君子,正淳兩字不就諷刺他的心念不純麽!   而,苗人鳳的人設可謂是真正無暇的俠之大者,卻慘遭妻子南蘭背叛。   姦夫田歸農爲了討南蘭歡喜,挾持了苗人鳳襁褓中的女兒苗若蘭,才得以制服他,並將他囚禁進地牢。南蘭偷聽到了,田歸農對苗人鳳道出陷害苗人鳳的緣由︰原來,自己在田歸農眼中,居然只是個戰利品。田歸農自幼嫉妒苗人鳳天資過人,而自己卻武功平平,苦練無果,因此想出一條毒計要陷害苗人鳳,沒想到陰錯陽差卻害死了胡一刀,害得胡斐因而孤苦一生。   南蘭知道真相後,原本手無縛鷄之力的她,卻以利斧砍斷鐵鏈(雖然可能性極低),將苗人鳳救出地牢。此時他已深受重傷,依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,武力值滿滿,奮勇殺敵,最後牽起妻子、抱著女兒,輕輕説了一聲︰「我們回家吧!」   手牽起的那一刻,便是諒解。   他話不多,只以落寞悲傷的眼神投以釋懷。   安頓妻女後,他還是隻身趕赴了京城,闖入掌門人大會,親手殺了田歸農,但他不是爲自己雪恥而來,而是為義兄胡一刀報仇而來。這個仇原本應該由兒子胡斐來報的,但胡一刀因他而死,仇恨也該由他來終結。   最後一集是程靈素為胡斐吸毒療傷、身中劇毒而亡,他們原本可以在藥王谷,快樂渡過一生,卻慘遭程靈素的同門圍攻,廝殺時胡斐中了劇毒。程靈素爲什麽非死不可?看到最後,我才恍然大悟,「犧牲」才是《飛狐外傳》的主調。   程靈素的犧牲呼應了苗人鳳最後的犧牲,他在掌門人大會斬殺了田歸農,緊接著,福康安就下令火器營射殺在場所有的人。苗人鳳爲了拯救衆人,關起大殿的門的那一刻,他決定了要自我犧牲,只對胡斐說︰「活著!」   原來,這是一首死亡早已註定的悲歌。   多年後,胡斐孤身一人來到父母墳前,遇上了苗若蘭母女。苗人鳳與程靈素都葬身於此,因此他每年前來祭拜時,都能遇上這對母女。   正當苗若蘭對著種在程靈素墳前的七星海棠,讚嘆不已時,此劇便就此畫下句點。   而《雪山飛狐》中的苗若蘭,日後會與胡斐相遇相戀,苗人鳳也未死,最後苗胡二人卻因誤會,在雪山中決一死戰,這時胡斐心中已經有了苗若蘭。二人酣戰到最危險的一瞬中,胡斐心中浮現的...

與兒子一起追《飛狐外傳》

圖片
  上星期兒子學校開始放暑假,去了兩趟游泳池與博登湖,隨著小説的上傳與完結,我的寫作暫時劃下休止符。爲了多陪陪孩子,在出門渡假前,並不打算開新篇,決定先追劇。   暑假追劇,通常會選一部金庸劇讓孩子品味觀賞,因爲德國暑假開始較晚,放假之前,兒子已經先追完最新版《射雕英雄傳》,這是紀念金庸百年冥誕的紀念之作,原本抱著莫大的興趣,追了幾集,果然不出所料,包尚恩版黃蓉,根本敵不過李一桐版黃蓉。因此提不起我追劇的興趣,就讓兒子一個人了追去。   兩年前追了2017年版的《射雕》,此劇被譽爲歷年拍得最好的金庸劇,也是我看的第一部金庸劇。當時爲了兒子去研究金庸劇,有不少人介紹我去品味古早時代的金庸劇,對我而言,像是劉亦菲的小龍女、劉亦菲的王語嫣、周迅的黃蓉、甚至陳曉的楊過⋯⋯這幾個版本都太過老舊了,就算古時候的金庸劇有不少人吹捧,但我絕對是看不下去的。   我喜歡看新拍的,畫面美不美很重要,劇情倒是其次。金庸的書,我大部分讀過,因此對劇情反而沒什麽要求,主要是爲了培養兒子的中文耳朵,才陪他追金庸劇的。   金庸劇本身就存在著一個固有不破的問題,金庸的名氣太大,劇版無論怎麽改編,總會有一大堆人嫌棄,觀衆總會突然長了十張嘴,有沒有理是另外一回事,重要的是我兒子喜歡就好了。我是爲了孩子而追,只要不要魔改得太過離譜,演員的演技不太差,妝造養眼,畫面精緻唯美,我就看得下去。   我也不是很在意有沒有忠實還原原著,若是要强調有沒有精準還原,那去看書,就好了。我看的比較是,在原著的基礎上,有沒有表達出另一層新意?   好不容易熬到了暑假了,兒子沒忘記我之前的許諾,經人介紹,說是2022年版的《飛狐外傳》拍得很不錯,推薦我去看看,看看年代,是兩年前拍攝的,算是新劇,美術武打剪接等技術,應該不會太差,雖然演員沒一個是聽説過的,但只要拍得好,我並不介意,是不是流量明星主演的。   就去看了!   《飛狐外傳》的内容已經記不太清楚了,不知道這一版有沒有把原著做大幅度的修改?我本身非常喜歡《雪山飛狐》,就小説結構而言,它真的是一件藝術品,但《飛狐外傳》就沒那麽喜歡了。然而,這次觀賞2022年版的《飛狐外傳》,卻有意外之喜,看了十幾集,覺得這應該是我看過最有「人味」的金庸劇。   滿滿的寫實感,不單是實景拍攝,畫面呈現給觀衆的是實打實的拳脚功夫,真刀實槍上陣,這種以寫實的風格來拍武俠,深深撼動我的視線...

先殺後愛的《度華年》

圖片
  週末,陸劇《度華年》大結局,豆瓣評分開出來只有6.​5​,沒有很高,口碑與之前《墨雨雲間》不相上下,演技與製作算不上高質量,只不過是劇情奇情討喜,《墨雨》是重生復仇,《度華年》是重生奪嫡,都是爽劇,追的人非常多。   《墨雨雲間》戲路老套,沒什麽創新,卻是觀衆喜歡的戲路。而《度華年》的設定卻蠻有意思的,先婚後愛早已不稀奇,先殺後愛才曲折離奇,但如何將這種充滿强烈矛盾的設定,給說圓了,難度卻非常高。   《度華年》改編自墨書白的小説《長公主》,男女主一個是長公主,一個是權傾朝野的權相,他們是夫妻,政治立場卻相左。前世在他們死前,女主疑心是男主對她下了毒,於是下令擊殺男主。兩人重生後,男主卻向女主表示,一切只是個誤會,他沒有對她下毒,下毒者極可能是,與女主相愛相伴一生的男二。   兩人前世的糾葛,來龍去脈交代還算清楚,若是要演得更細緻的話,可能會脫離今世的主線。今世男女主的愛情線著墨太多,甜爽添加太多,編劇説什麽都要兩人再愛一次,此生不再有缺憾。這種心理很好理解,但奇怪的卻是,兩人雖帶著前世的記憶重生,而前世的仇恨卻一點也感受不到,只表現在碎嘴怨懟,互相嘲諷斗嘴皮子,這哪叫做恨?更奇怪的是,女主曾經深愛過男二,這種愛意在劇中也表現得太過薄弱,讓觀衆感受不到她曾經深愛過男二,以致於「先殺後愛」的矛盾點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,還是在「先婚後愛」的模式原地踏步。   戲劇張力最强的,反倒是李川這個角色,他是長公主守護一生的弟弟,前世他登基為帝,殲滅政敵無數,濫殺世家子弟,造成男二被抄家滅族、被宮刑的悲劇,男二此世的任務便是阻止他登基。劇情推展到最後,她才發現,太子才是那個真正毒殺自己的人,在他心目中,長公主才是最大的世家,最大的政敵,而這個前世毒殺長公主的人,也回來了。   這次他重活一次的方式,並沒有選擇殺了長公主,而是選擇相信她,並放棄了皇位,選擇與心愛的人雲遊四海,做個自由人。

《天行健》——2024年最佳陸劇

圖片
  【 前言 】    2024年追了一些爛劇,不得不説陸劇走到今天,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末路了,儘管近兩年的年代劇、偏鄉劇、民國諜戰劇等,評價非常高,但背景大多是戰後共產社會,儘管王家衛的《繁花》口碑非常好,但還是提不起興趣去看看。   基本上台灣人不會去看這類的題材,無法領悟共產主義的緣故,喜歡《小巷人家》的網友也紛紛表示,遇到共產主義味道濃厚的情節也得快轉。我看《天下長河》時,遇到康熙收復台灣的劇情,也是五味雜陳,硬是看不下去。   總之,爲了不讓自己難受,選戲上,通常會將注意力放在古偶上,但去年的古偶似乎徹底崩盤,愛情已經變成陳腔濫調,很難再推陳出新了,不得不改選其他類型。   【 感情線 】   年底,言情教主瓊瑤辭世,其實她的作品對我沒多大影響,她的死卻讓我重新思考言情這條賽道。寫純言情,似乎不再怎麽吸引我,注水的愛情,大量的宣洩,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説,真的很難從中得到感動與共鳴。近來學著去細品,朝堂權謀中的、俠義蕩氣中的、革命熱血中的、夾縫求存中的、那些著墨較少的、沒有濃墨重彩的愛情,反更令人感動。   年底追《天行健》時,特別有這種感受。   劇中觸及愛情的情節並不多,以荼蘼花香帶起男主角對過去的回憶,回憶中男女主互動只有片段,但他們的愛情卻是異常地刻骨銘心,這讓我瞬間清醒。言情這種被寫爛了的題材,很難推陳出新,尤其是那些直接陳述、直達本壘的愛情故事,例如甜寵劇,怎麽追也追不下去,最近在網上找來找去,總算讓我找到一齣高於八分的甜寵《我可能遇到了救星》,追到一半,了無新意,還是棄劇了。   於是,逐漸將目光轉移到懸疑權謀等類型,從探案推理中,琢磨出一個道理︰推理從不會直接分析描寫「真相」本身,而是以佈局線索,層層遞進,以清晰合理的情節引導觀衆逐漸接近真相,讓人有種︰是自己將凶手揪出的錯覺。   這樣才算有參與感。   今後,寫愛情也應該如此。   【 三種階層 】   再説説《天行健》,它彷彿訴説了一個很久以來自己想寫的故事︰滿清末年,清朝就快要滅亡了,一會兒武俠,一會兒權謀,一會兒諜戰,一會兒探案,劇中有各式各樣的人,有紅帶子[1]御前侍衛、滿清格格、捕快、劍客、和尚、間諜、南洋古董商人、留學生、革命黨、官吏、北洋軍閥⋯⋯人種有滿人、漢人、日本人、歐洲人⋯⋯   每個角色都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身份︰留學生是革命黨、古董商人是革命黨、滿清格格是革命黨、連和...

《古相思曲》——2023年陸劇黑馬

圖片
  在那樣古老的歲月裏   也曾有過同樣的故事   那彈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歲嗎   還是説 今夜的我   就是那個女子   就是幾千年來彈著箜篌等待著的   那一個温柔謙卑的靈魂   就是在鶯花爛漫時蹉跎著哭泣的   那同一個人   那麽 就算我流淚了也别笑我軟弱   多少個朝代的女子唱著同樣的歌   在開滿了玉蘭的樹下曾有過   多少次的別離   而在個温暖的春夜裏啊   有多少美麗的聲音曾唱過古相思曲   《古相思曲——席慕容》   【 短劇的興起 】   近年陸劇市場中,不斷推出高成本、大製作的古裝連續劇,服化道皆華麗精緻,讓人目不暇給。隨著製作成本的提高,拍攝與製作技術理應與時俱進,令人惋惜的是,戲劇的内容與品質並未得到相應的提升。   不是流量明星的演技拉垮、無法扛劇,就是劇情太過狗血、狂飆不起來。砸大錢製作出來的成品,呈現在觀衆面前的往往是,千篇一律的爛俗套路。   在傳統連續劇不斷内捲之下,近來低成本的短劇異軍突起,讓人耳目一新,藉著題材新穎,劇情推展快速等速食優點,在網上收穫極高的流量。筆者曾經撰文介紹短劇,請翻閲【 短劇——流量密碼 】,歡迎參考點閱。   然而,陸劇在一片負評聲中,去年卻出現了一匹黑馬︰《古相思曲》。   此劇正是製作成本低廉的短劇,無大牌明星演出,除了女主角張雅欽稍有名氣之外,全劇組都是混短劇圈的小演員,卻意外演出一齣高質量好戲。豆瓣評分8.​6​,甚至過關斬將,躋身於2023年華語劇集豆瓣評分最高分前十名,比大資金大製作的《蓮花樓》還多出了0.​1​,跌破一衆人的眼鏡。   低成本,高品質,不正是大家所追求的嗎?   《古相思曲》如何做到這一點?   【 混剪原創 】   在今天這個吹捧大IP的時代,《古相思曲》的原創非常特殊,出自同人混剪短片,原創者三千魚,利用劉亦菲與朱一龍的影視作品,以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為故事原型,混剪出一篇穿越時空的愛情故事。   據歷史記載,漢武帝於建元二年上巳節,上壩祓禊歸來,小憩平陽侯府,皇姐平陽公主讓衛子夫御前獻藝,隨後武帝入内更衣,便臨幸了衛子夫。   三千魚以這段歷史作背景,混剪創作出一篇嶄新的故事︰内容講述現代人博物館研究員沈不言,穿越到古代漢朝,與衛子夫相遇相識,知道她將於宴上獻藝,為帝所喜,納爲夫人,終至皇后;其弟亦爲帝所賞識,位列侯爵,其子亦得立太子。然而,沈不言熟讀歷史,知道出身奴籍...

短劇︰流量密碼

圖片
  喜歡追劇的朋友或許都會遇上與我同樣的猶豫,追劇費時費力費眼神,追一齣戲往往讓人倍感艱辛。既然要追,定要追神劇,如同追女友一般,定要追心儀之人,否則過盡千帆皆不是,寧可做個過路人。   【 長,是傳統連續劇的劣勢 】   遙想當年,口碑極佳的神劇《甄嬛傳》,沒去追,無非離不開兩個因素︰第一、皇帝男主不夠帥,第二、劇太長。追根究底,還是劇長把我給勸退了。縱使中國已經禁拍七、八十集長劇,將長度限制在四十集之内。   但,業界卻推出另一種做法,將長劇腰斬成兩季,這樣的操作更令人卻步了,讓觀衆心中產生更多的後怕︰萬一,第二季不過審核,第一季不就白看了?萬一,第二季毀了第一季的品質,那兩季都白看了?萬一⋯⋯心中百轉千迴著無數個「萬一」。   【 短,是新型短劇的優勢 】   有鑒於此,再鑒人人都很忙,又鑒人人無暇追劇,近年短陸劇和網路劇,在市場上異軍突起,越來越夯。有些劇一集不到三分鐘,甚至短到一分鐘,如此短促簡約,特別適合通勤時、看診時、吃飯時、泡澡時、殺時間時,讓人利用瑣碎的時間來觀看。   據報導,這類型短劇,日收入過千萬,成本卻不到百萬(人民幣?),卻有5億人爭相瀏覽。光是一齣《長公主在上》,就突破了3億瀏覽量,《逃出大英博物館》只有三集,片長約十五分鐘,因是一部愛國片,播放量卻超過10億。   毋庸置疑,短劇是一種具備門檻低、投資少、回本快等特點的速食生意,絕對讓業者一路狂飆,一夜暴富。   【 掌握流量密碼 】   但秘訣在哪裏?   因爲它掌握了流量密碼。   認真看了幾部,真如傳聞所言,不論是題材新穎度,還是運鏡、配樂、美術、特效、後製都不輸給大劇。優點是,劇情緊凑跌宕,一頓飯的功夫,就能追完一部,無負擔,入坑無悔,就算不好看,立馬棄坑,也不覺得是浪費。它將現代人的生活形態配合得天衣無縫,在訊息碎片化的社會裏,它貪圖的就是現代人百忙中的那一點點閑暇,億萬人的短暫縫隙累計起來,便是暴利。   沒錯!它運用的便是廣告原則,又因其連續性與故事性,比廣告更能催動點閱的激情,它讓人們無需特意抽空,也能相顧一眼。   【 低成本不代表低品質 】   然而,今天是流量明星霸佔資源的時代,許多大明星靠著流量,名利雙收。明星的片酬同時也佔去了大部分的製片成本,更不合理的是,他們無情壟斷新人走進人們視野的機會。有許多人嘲笑,中國的偶像劇是一群中年人大談戀愛的愛情故事。換言之,這...

大唐狄公案

圖片
  今天要介紹最近熱播的《大唐狄公案》,第一季已經播映完畢,第二季預計明年推出,這是一齣古裝懸疑探案劇。因爲是單元劇,追劇無負擔,此劇又召集了不少大牌明星助陣演出,像是張若昀、鍾楚曦、陳都靈等人,皆客串演出了一個案件,因而吸引我上網觀看。   【 狄仁傑的影視形象 】   入坑前,讀了幾則豆瓣劇評,都説飾演狄仁傑的周一圍,演技太過油膩,舉止輕浮,不適合狄仁傑這種正氣凜然的角色。不少人批評,周一圍所詮釋的狄公,既無禮儀、又無文氣、更無氣度,演技太過浮誇,身邊竟然還有個紅粉知己。紛紛抬出了1996年版的狄仁傑(孫承政飾演),氣度溫文儒雅,一臉正氣,這才是天選狄仁傑。   對我而言,周一圍所詮釋的狄仁傑,其吸引力遠遠大過於孫承政版狄仁傑。第一、壓根沒聽過孫承政的名字,第二、時經二、三十載,我很懷疑,還會有誰對那種刻板的青天大老爺的影視形象有興趣?第三、服化道通常與時俱進。   舊版狄仁傑,我是絕對看不下去的。   至於他與紅粉知己曹安(王麗坤飾演)之間的互動,只有淡淡的情愫,沒有古偶戲那種大開大合與癡戀糾纏。這種愛情觀很有古意,透著一股十分不同的韻味,並非劇評説的那種油頭粉面。而這位紅粉知己,反讓狄仁傑這個人物更親民、更加人性化。   看了周一圍版的狄仁傑之後,倒是覺得這個狄公,能文能武,鬥智鬥勇,比起傳統那種巍然不動、端坐拍板的青天大老爺,這位另類青天大老爺不失爲一種創新。   連續劇若都把歷史人物拍得千篇一律,那又有什麽意思呢? 若是要求所有作品必須迎合觀衆心中固有的青天形象,那又何需新作?一味追求絕對準確,反而會造成人物刻板化,讓創作失去活力。  【 福爾摩斯 】   此劇改編自荷蘭漢學家高羅佩(Robert Hans van Gulik)所撰寫的《狄公案》,許多劇評提出,西方探案推理手法與中國公案小説斷案方式迥異,兩者放在一起極度的不適配。但我卻認爲,以西方視角寫中國公案小説,也算是一種新穎的嘗試與突破,無可厚非。   私以爲,新版狄仁傑確實立意頗新,形象接近於英劇《神探夏洛克》,劇組也多方參考援用英劇的拍攝手法。此劇的福爾摩斯,既無筆挺西裝,也無英國人的紳士風範,嗑藥吸毒,性格自戀狂狷,劇情還不時暗示著他與同伴華生醫生,有著同性戀情愫。   然而,英劇《神探夏洛克》讓福爾摩斯來到二十一世紀探案,以現代社會的觀點來詮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,這種全新詮釋,讓觀衆有耳目...

鶴唳華亭下

圖片
【 太子人設 】 太子人設是被詬病最多的問題,皇帝忌憚國舅的兵權,而疑心太子,進而利用太子來制約在邊塞領軍作戰的國舅,看似合情合理。但皇帝對太子動輒打駡,硬是將種種罪責歸到他身上,而這個太子又喜歡在事態不明朗之前,爲了包庇他人,涕淚交零,將罪責全部攬下。 這樣的父子關係不是過於牽强了?太子的行徑也極爲不合理,常常讓人不明白,他爲何非要擔下那些罪責,到底是爲了什麽? 最説不通的是童謠一案,起於一首流傳民間的童謠,歌詞暗諷當今皇帝逼死兄長得位,童謠最後一句是「佳人回首顧不顧」,太子的母舅、兵權在握的顧思林剛好姓「顧」。這首歌在中秋宮宴上,由皇上一名寵妃唱出,唱完之後,她馬上被拖了出去,這時候,太子卻硬生生認下是他幹的。 皇帝罰他杖刑!還被控鶴收押(皇帝個人親衛),這麽重的刑罰,原本以爲會是什麽大案,看來看去也只是一首童謠,似乎與顧思林有關,最後結局也不是很明朗,這樣的劇情安排讓人覺得虎頭蛇尾。 太子與皇帝、皇后、外戚、權臣、京衛、邊防等,有著諸多的矛盾,直到顧逢恩(表兄)起兵叛亂,太子都要攬下所有的錯。然而,有多少皇太子失寵、被拉下馬的故事?而蕭定權這個太子當得太苦太難,動輒得咎,如履薄冰,堪稱史上處境最艱難的太子,作者堆砌了這麽多的難處在他身上,讓他獨自一人去承擔,反而讓這個人設立不起來。 【 情感表現 】 縱使有這麽大的硬傷,但就人物情感的表現來説,《鶴唳華亭》絕對是一齣值得看的好戲。 太子 太子這個人物多面複雜,也展現了人性的矛盾與非同一性,他有軟弱的時候,也有孤勇的時候,有善良的時候,也有狠毒的時候,他有真摯的時候,也有狡猾的時候,很溫柔,也很暴戾。他並非是一個真君子,但絕對是一個流露真情的人。他想要實踐的並非只是儒家的禮教,更多時候,他想要是真性情與親情,想要被愛與被保護。我想,全劇太子想要傳遞的情感大概是,想保住身邊所有他愛的人,但他是有毒體質,離他近的人下場都很慘,尤其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哥顧逢恩,落得揮劍自刎的下場,令人唏噓感嘆。最後他誰都沒能保下,唯一擁有抗毒體質的是女主陸文昔。 陸文昔 陸文昔也是複雜多面的角色,原本以爲她會像《延禧攻略》的魏瓔珞一樣,睚眥必報,一路升級打怪。但她不是,甚至面對殺父仇人的女兒太子妃,一直保持著親近之心,有著下不了毒手的軟弱。這個角色表現更多的是,底層人的無奈與無能,而非主角的萬能光環。她甚至一度天真地認爲,就算她枉死,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