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重紫
終於去看了去年年底大爆劇《九重紫》。 宅鬥部分,有很多人提出,原著作者複製了《知否》,《知否》我看了十集,就棄劇了。不得不説,宅鬥劇無論是嫡女鬥繼母,或是庶女鬥嫡母,很難走出既定套路,很難翻出新的花樣,無論怎麽寫怎麽演,都會被說是抄襲。 宮鬥權謀部分,反而令人喜出望外,原本大家期待的是重生復仇,最後卻以宮鬥收場,結局令人意外。草蛇灰線、伏脈千里的佈局法,令人驚艷,由於自己在寫權謀,這種佈局法確實讓我得到不少靈感。 畫面拍得雖美,妝造也很精緻,但劇情拼裝組合的痕跡太重,不難看出女主宅鬥與男主宮鬥兩條線,是拼裝在一起的。邏輯線處理比去年同款大爆劇《墨雨雲間》,還要細緻許多,7.6的豆瓣評分也高出許多。 但還是讓人覺得,若能減少宅鬥戲份,只作爲劇情的輔助線,將權謀部分一氣呵成,整體邏輯會更流暢,割裂感就不會那麽重了。 這是時下網路小説的通病,什麽元素全都湊在一起,最後成了一鍋大雜燴,不如以簡單清爽的兩三種元素佈局,强化其深度内涵與人物情感衝突,從中爆發出戲劇張力,就不會讓人覺得是東凑一點,西拼一點,零星拼凑,爆點與張力在拼凑中,被削弱了許多。 比較可惜的是弑父這個主題,一直處於呼之欲出的狀態,無論是男主宋墨還是慶王,弑父的内心掙扎,哈姆雷特式的復仇,若能再表現得更淋漓盡致一點,而非以隱晦的傳統戲曲的《羅衫記》來暗示,整部戲的性質會改變。這是中國文學戲劇中著墨較少的主題,其實不難想像,弑父違反忠孝原則,不會有人去寫去拍,即便是皇子篡位這樣的題材,也是在「權謀」這個框架進行,《九重紫》的劇情發展到最後,也是回到忠孝兩全,為弑父打了圓場。 沒人寫這個主題,不就是意味著,弑父是一個很值得開發的題材麽? 最後,重生與《昭世錄》這個設定似乎很沒必要,女主母親上吊沒被救下,男主舅舅也被陷害冤死,重生的設定,除了强化男女主的宿命感,最後兩人改命不必死,除此之外,對劇情沒什麽推動力。女主握有《昭世錄》奇書,這反而大大削弱了女主算無遺策的人設。女主能未卜先知,不是因爲本身聰慧,而是早已知道歷史的結果,何來的女諸葛?